V媽的客廳主燈 Tom Dixon ~~基於欣賞與愛好並在考量預算之下,V媽聰明的自己從歐洲進了許多盞Tom Dixon 的燈具系列分別用於客廳及主臥室主燈。特別花一些時間整理了一些Tom Dixon 的資料在這裡介紹介紹與大家分享... Tom Dixon - 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品牌!遊走於藝術與生活的設計大師Tom Dixon,從未受過正式設計教育(因為兩場車禍,意外「迫使」Tom Dixon成為一位工業設計師,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太過將設計師神話,但先後的車禍使他中斷美術教育以及演奏工作,卻也讓他開始以實驗性質學習焊接技術,也從中培養對於各種材質的認識,這樣的自學過程正好彌補了Tom Dixon未受過的設計教育)。沒有高學歷,靠著自學與對藝術的喜好,嘗試著那些需焊接的金屬結構,而將別人眼裡的破銅爛鐵變身為十足未來感的傢俱。他自認對於新發明、工業技術與市場市場行銷的興趣大過於設計的真正過程,作品靈感常來自於對於材料與工業技術的興趣。在遨遊世界的旅行中不斷尋找簡單、原始設計概念的英國設計大師Tom Dixon。 藉由不同材質和技術創新改良, 將旅程中所見到的印度人們頭頂著盛水的容器設計,融和古老的印度手工藝技術,成功地創造出Beat Lights系列燈具。 2006年的米蘭傢俱展中, Beat Lights系列表現亮眼,重新喚起了大家對手工設計的興趣。該系列燈具的設計手法主要是延續傳統的古老印度手工工匠技術,以銅作為燈罩材質,透過銅的顏色和花紋,讓整個燈罩內部在光的反射下營照出溫暖、柔和的感覺,外觀則藉由錘打來創造出經年累月的黑綠銅鏽,給人一種古老的感動。 Beat lights 以及創作靈感同樣來自印度的Beat Vessels系列,都在發表時獲得高度的肯定。除此之外,Dixon近期著名的作品,還包括以維多利亞時期的審美觀為靈感,運用鑄造雕塑技術完成的「Spin Candelabra collection」和將外型經擠壓成形的鋁製品,內部透過電鍍技術創作出的 「Pipe Light」 等等 。 這些商品讓我們不難發現Dixon對於金屬運用的執著,透過金屬屬性的不同,採用多樣化的表層處理手法來呈現他的作品。而金屬也正代表著英國的工業歷史、傳統與特色,透過這樣的材質也正能傳達Dixon的創作靈感。 Tom Dixon出生於突尼西亞,四歲時與父母移居倫敦,未曾受過正統藝術設計教育。僅於1980年在Chelsea School of Art受過短暫的六個月美術教育訓練, 之後靠著自學的焊接技術,以手邊唾手可得的各種素材嘗試實驗創作。早期的他的作品結合後龐克精神,以現成的發現物實驗創作,並以零售的方式在不特定空間販賣自己的DIY設計商品。一直以來,他的創作理念著重在探究物體骨架與構造組織,對於內部骨骼結構的興趣大於外表。這也正是義大利設計師Fabio Novembre形容Dixon為「Vertebrate Designer(脊椎動物設計師)」的原因。然而,就商業的角度來看,商品外觀的呈現,是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與市場能見度重要因素之一。1980年代末期,Dixon和義大利製造商Cappellini合作,開始將他的設計賣往全球。合作期間他所設計的經典作品「S型椅」, 如今陸續被倫敦V&A和紐約MoMA美術館收藏展覽。Dixon表示, 與Giulio Cappellini 的合作為他開了一扇通往商業的門,讓他體驗到設計是值得被讚許與尊重的。他開始認為一個好的設計師必須同時具備著對材料的熟悉度和改進產品功能的信念,最後將這些測試的結果完美的呈現在作品的外觀上。而這態度也成為他今天成就的基石!如今Tom Dixon已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成功的把設計和商業結合在一起。他設計的Jack Lights燈飾,「sitting, stacking, lighting thing」的概念已成為時代的一種象徵。1997年受聘為英國Habitat傢俱公司的國際設計總監,讓他開始熟悉設計管理,也體認到要兼顧開發製造和市場品味的複雜性。所以,他在擔任芬蘭傢俱公司Artek的設計總監時,建議以產品為中心,去思考設計、組裝、運送、販售與消費者使用的個個環節。要求每一位設計師都需了解產品的製造過程,並和製造商要保持頻繁接觸。 他認為每個產品設計的決策就等於是公司商業決策,也就是說公司利潤的來源正取決於商品設計和市場品味的相容性。 然而英國製造商對於生產具有創新元素的產品並不熱絡。因此,Tom Dixon於1990年代初期成立自己的公司,包括Space Studio及Eurolounge。更在2001年與合夥人David Begg共同成立「Tom Dixon」品牌,生產販售自己設計的產品。他的設計也開始跨足許多知名品牌,如重新詮釋Lacoste的Polo衫,為Swarovski設計水晶吊燈和Myla設計情趣用品等等。Tom Dixon成功地結合創意、設計與商業。如今他的商品現在已於全球23個國家販售,並在每年的米蘭傢俱展發表新的創作。不管在設計領域或是商業領域裡,Tom Dixon已經是一個亮眼的名字與品牌。在資訊爆炸、人才備出的新世紀,若要成為全球矚目的人物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由其對於Tom Dixon這個成立至今不過8年時間的品牌來說更是難得,或許可以說Tom Dixon的思維成功抓住了這個時代的味口,又或者Tom Dixon的設計正填補了21世紀人們對家具的憧憬與夢想。Tom Dixon 的產品線裡面,最完整也最能夠做為品牌辨識代表的,首推其燈具系列。Tom Dixon 的燈具大部分都以非常簡單的幾何造型構成,大量使用金屬材質與工業元素,血統純正的英國血脈不言而喻,緬懷那個英國身為工業革命領導國家的光榮年代的同時,也提出屬於當代的,甚至是領先的未來英國設計形象。1994年的早期設計作品 Jack 系列的塑膠材質燈具,溫潤可愛,與後來推出的霧面金屬的 Beat 系列表達的穩重沈著、Pipe 系列點醒工業用管線之美、深具時?感的鏡面大圓球 Mirror、Copper 燈具,以不同語彙完整描繪出品牌的多元個性。也就是因為 Tom Dixon 燈具的簡單造型,是可以被時間仔細品味的,不像那些過度誇張的燈具般,只博得了出場時的掌聲,Tom Dixon 的燈具明白自己肩負的是讓建築、讓空間活起來的關鍵,訴說的是光線的語言,不是只有造型上的搶眼,然而 Tom Dixon 的燈具卻從來也不是空間中的配角,它們總是有辦法在簡單中維持住鮮明的個性,擴張 Tom Dixon 的品牌疆域。 基於這樣的成功,Tom Dixon 也推出了家具及家飾品,以線性的設計手法,讓 Fresh Fat 跟 Link 系列交織出不同的故事,其他像 Spin 系列的燭台,或其他目前還只是單品的設計,都捕捉到 Tom Dixon 那個最初的、猶如裝置藝術般的設計詩意。Tom Dixon 品牌成功傳承了他本人沒有被科班教育束縛的自由自在,也開始把這樣的創造力,運用在室內設計上,從餐廳、咖啡廳到夜店,從短期展覽活動、常設店面、到精品旅館,Tom Dixon 的魅力就這樣瀰漫開來,點綴了室內設計及建築界行之有年的極簡無聊生態。Tom Dixon 與其他品牌的跨界聯盟個個新奇有趣:與服裝品牌 Lacoste 合作的環保 POLO 衫,以凹版設計產品包裝取代印刷;與倫敦大眾運輸局合作的2010年倫敦設計週限量木製地鐵票卡套,宣告這個1863年開張的老系統仍然青春洋溢。 位於英國的時尚餐廳 Circus,由 Tom Dixon 主導空間設計,也擺放他設計的家具作品。 Tom Dixon 已經從設計師的羽翼下茁壯成長,有了自己的模樣。以一種踏實且不停歇的活力多變,讓 Tom Dixon 式的美學得以更迅速廣泛地,繼續硬派搖滾下去。以下V媽舉列一些著名的設計與大家分享...資料來源: 網路 V媽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r999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